地球正以每年大约1.5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, 未来会彻底离开吗?
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天美注册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栏目分类
    你的位置:天美注册 > 关于天美注册 > 地球正以每年大约1.5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, 未来会彻底离开吗?
    地球正以每年大约1.5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, 未来会彻底离开吗?
    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4:54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    地球绕日一圈,看似画出一个封闭的椭圆轨迹,稳定不变。然而,一旦我们细微观察,会发现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——地球的轨迹实际上正缓缓远离太阳。

    2019年1月3日,地球抵达了其围绕太阳旋转的最接近点——近日点。任何围绕单一大质量天体(例如我们的太阳)运动的物体,都会形成一个椭圆轨迹,并且都有其最接近和最远离天体的点,这是由特定的轨道所决定的。在过去的漫长45亿年里,地球在太阳系中以一个椭圆形的轨道运行,就像其他所有行星围绕各自恒星旋转那样。

    然而,有一件事情或许出乎你的意料——地球的运行轨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,逐渐向外旋转。今年的近日点比去年要远1.5厘米,而明年又会比今年更远,以此类推。这并不是地球独有的现象,所有的行星都正在逐渐远离它们的主星。

    设想行星们围绕太阳运行,而太阳则带着行星们在银河系中移动。这些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形的,似乎固定不变。但若以足够精确的手段进行测量,会发现它们的轨迹与封闭的、不变的椭圆轨道略有偏差。

    每个行星绕太阳运行所遵循的力是同样的——万有引力。无论是根据牛顿的观点——每一份质量都会吸引宇宙中的其他所有质量,还是爱因斯坦的理论——质量和能量弯曲了时空,其他质量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,大质量决定了小质量的轨迹。

    若中心质量保持不变,且是唯一的影响因素,那么从理论上讲,引力将保持恒定,每个行星的轨迹将永远保持在封闭的椭圆中,永远不会改变。

   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每个恒星系中都包含其他质量,例如行星、卫星、小行星等。这些质量的存在,使得行星的轨迹不再是完美的椭圆,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进动。这导致近日点,通常也是最接近太阳的点,随着时间旋转。

    在牛顿的引力理论中,行星围绕单一大质量运行时,形成完美的椭圆轨迹。而在广义相对论中,由于时空曲率的影响,还有一个额外的进动效应,使得行星的轨迹随时间而移动。例如,水星的移动速度为每世纪43角秒,而OJ 287中的小黑洞则以每12年39角秒的速度移动。

    此外,还存在其他改变昼夜平分点(春分或秋分)进动的因素。以地球为例,800年前,地球的近日点和冬至点是一致的,但它们正在缓慢分离。由于地球轨道的进动,它们每21000年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。

    还包括其他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轨道,比如:

    ·由于广义相对论,大质量行星周围额外的时空曲率导致它们额外的进动。

    ·太阳系中物质粒子的存在,它们在行星上产生阻力。

    ·引力波的产生,即任何质量(如行星)经过时空曲率变化区域(如恒星附近)时发生的事件,也会影响行星的轨迹。

    然而,后两种效应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是重要的,例如非常接近一个大质量天体,或者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,原行星盘仍然存在且质量巨大的时候。

    原恒星IM Lup周围的原行星盘不仅显示了环,还展示了一个朝向中心的螺旋特征。很可能是一颗巨大的行星造成了这些螺旋形的特征,但这一推测尚未得到证实。在恒星系形成初期,这些原行星盘引发了动力摩擦,使得年轻的行星向内螺旋移动,并非完全完美的闭合椭圆。

    如今,地球(及所有行星)距离太阳遥远,围绕着稀少的物质,自从原行星盘在约45亿年前消失后,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消散我们的角动量。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太阳风——来自太阳的粒子,它们撞击地球并附着其上,导致我们失去部分角动量。

    总而言之,地球并未围绕太阳旋转,而是在远离它。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也是如此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发现距离太阳的距离比上一年稍远,大约1.5厘米,即地球到太阳距离的0.00000000001%。

    太阳本身是导致这一切的原因。

    这幅图展示了太阳的表面和内部结构,包括发生核聚变的核心区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核心中的氦区域扩大,最高温度上升,导致太阳的能量输出增强。

    在太阳深处,核聚变正在发生。太阳每秒钟发射约3.846×10的26次方焦耳的能量,这些能量是通过将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的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=mc平方是这一过程的根本原因,核聚变是过程,而太阳持续发射的能量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过程提供动力。

    但常人很少意识到的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物质转化为能量导致太阳损失了相当数量的质量。在太阳系45亿年的历史中,由于核聚变,太阳失去了大约0.03%的原始质量,相当于土星的质量。

    太阳系中的行星,按照其物理大小排列,它们遵循着特定的规则绕太阳旋转。当太阳燃烧核燃料并失去质量时,这些规则保持不变,但行星的轨道本身发生了变化。

    太阳每年损失大约470万吨的物质,这减少了对太阳系中每一个物体的引力。正是这种引力维持了我们所知的轨道运动。

    如果引力保持恒定,由于摩擦、碰撞和引力辐射的影响,行星会有一个非常缓慢的向内螺旋运动。但实际发生的变化是,地球和其他行星被迫缓慢地向外漂移,远离太阳。尽管影响微小,但每年1.5厘米的变化是可计算的,也是明确的。

    自1973年以来,由苏联发射的Lunokhod-2月球车携带了一个角反射器(6号仪器),用于将源自地球的激光反射回月球,以确定地球到月球的距离。尽管这种技术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,但没有类似的技术能够测量到太阳的距离。

    然而,我们尚不能直接测量距离的变化。我们知道这种变化必然发生;我们知道我们正在螺旋式远离太阳;我们知道这正在发生在所有的行星上。

    但我们所希望做的是直接测量这一变化,以此检验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。这正是物理学的进步:根据我们积累的所有知识和最佳理论预测我们期望观察到的现象,进行一项实验,并将测量结果达到所需的精确度,将我们所见与我们所期望的进行对比。

    当一切进展顺利时,我们的理论得到了验证;当它们未能得到证实时,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处于科学革命的前沿。

    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/亚毫米阵列(ALMA)进行的观察,在老恒星R Sculptoris周围的物质中发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螺旋结构。这种结构此前从未被观察到,很可能是由于一颗隐藏的伴星围绕这颗恒星运行所致,这是ALMA带来的众多出乎意料的科学发现之一。通常,出乎意料的结果可能是新物理或物理系统征兆,而且往往是自然界提供的最引人注目的发现。

    对于太阳系而言,如果地球和其他行星没有螺旋式远离太阳,那将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。我们必须远离太阳的理由是如此简单且令人信服,以至于我们无法忽视它。

    太阳发出我们观察到的能量,我们可以通过爱因斯坦的E=mc平方来计算质量的损失。

    太阳的质量,以及我们行星的轨道参数,决定了它们绕太阳旋转的路径和形状。

    如果我们改变这个质量,轨道就会发生易于计算的变化,即使是用简单的牛顿物理学也是如此。

    进行这些计算时,我们发现地球以每年1.5厘米的速度远离太阳。

    当我们排列太阳系中已知的天体,四个内部的岩石行星和四个外部的气态巨行星尤为明显。然而,每个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都在远离太阳系的大质量中心,因为太阳燃烧着燃料并失去质量。虽然我们尚未直接观察到这种迁移,但物理学的预测非常清晰。

    太阳通过燃烧核燃料而质量减少,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们的太阳系轨道上的每个质量都在缓慢地螺旋向外。大约45亿年前,我们的星球比今天更靠近太阳5万公里,并且随着太阳的继续演化,它将变得更加遥远。

    太阳燃烧其燃料的速度正在加快,这也加速了所有行星向外螺旋的速度。虽然这永远不会解除我们今天拥有的任何行星的束缚,但每个世界的缓慢、稳定和向外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。